依托这一体系,垦区做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科技要领直接到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业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82%、67%,确保了更多的齐治国增产增收。
要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开展好试验鉴定、质量认证和质量监督工作,引导企业提高产品性能和售后服务水平,督促企业执行现有国家强制性安全、环保标准,淘汰落后产品。要大力培养一批农机试验鉴定、质量认证、质量监督等岗位工作带头人,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农机试验鉴定队伍。
不仅要注重农机产品的一般技术指标,同时也要注重农机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好农机维修管理服务工作,支持引导农机维修服务创新。一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规范鉴定行为,严格执行程序,强化鉴定质量,确保补贴机具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不仅要注重农机试验鉴定,同时也要注重标准制定、质量调查、投诉监督等工作。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大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推动农机工业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在讲话时指出,农机试验鉴定机构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法律法规赋予农机化主管部门相关职责的落实,直接关系到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支持推广的农机装备及技术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直接关系到购机用机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直接关系到促进农机企业的技术进步。张桃林强调,各级农机试验鉴定机构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扎实做好农机试验鉴定、质量认证和质量监督等各项工作,为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做出新的贡献,为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质量保障。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共同享受增值的好处。
农业从 编者按:德国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扶持下,农业农村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了同步发展,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城乡一体,交相辉映。归结起来主要有五个特点。逐步建立生态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财政补贴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把环境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制定实施《土地整治法》,调整零星小块土地,使之连片成方。
农业生产的产品能否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能否使原始产品增值,加工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年7%的耕地休闲以此改善土壤的理化环境。
德国农业税收约占全部税收的1.7%,农业投资却占国家预算的%。五是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给农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国一是要继续加快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努力为就业营造载体。
对山区、低产区及受地理条件限制、种植面积较小的农业企业进行补偿,每公顷补贴额在25~180欧元之间,每个企业最多可领补贴16万欧元。雇用员工2人以上的,每多1个雇员可额外得到8000欧元补贴。针对当前农产品出口面临缺乏品牌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要积极实施竞争性农业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生态保护,环境优美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化学工业品在农业生产中普遍运用,为解决德国饥荒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付出了代价。
尽量通过市场调节的手段来引导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无效配置。养牛业以奶牛为主,养牛业收益中%来自牛奶。
三是要积极探索、大力推广各类生态模式。各级政府应协调成立联合体、合作社,并对其初期工作提供政策、信息、信贷等支持。
投资额1万~10万欧元的小型项目,提供偿还期10年、利率不超过5%的优惠贷款,最高补贴比例为%、不超过1.75万欧元。德国的农业发展以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大部分农场规模在50hm2以下,90%农户经营饲养业及普通种植业,10%农户是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烟草等专业户,畜牧业是德国大多数家庭农场重要的收入来源,每户农民年人均收入6.3万马克。建成许多重点实验室,且科研作风严谨,注重原始创新,特别是在转基因技术、新品种选育和种苗技术、新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不仅为德国农业生产,也为世界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以补贴和贷款方式对农民实施的水利、道路、土地整治等农村基本建设工程给予资助,并且对基础设施进行分类,按不同类型给予不同的补贴额。主要措施是: 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采用与自然控制力相协调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利用抗病虫害品种、使用天敌益虫、采用物理措施等。维护农民工的人权、财产权和政治权利,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法律体系,加大劳动力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
二是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三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
欧盟模式是世界上三大典型模式之一(另两种是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而德国又是欧盟模式中的典型。德国政府用于土地整治的拨款达42亿马克。
每年7%的耕地休闲以此改善土壤的理化环境。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十分发达。
进一步制定、修订各类环境保护法规,以及各类农产品地方标准,规范无公害产品质量,推动中国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和竞争力。二是要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早在多年前,德国制定了《农业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出租,使原本规模很小、生命力不强的小农场转变为拥有10~20hm2或规模更大的富有生命力的农场。应当进一步发挥联合体、合作社在农产品加工、贸易中的中心地位,并以法规、文件的形式确定这些机构的地位和作用,给予独立法人地位。
政府鼓励农业企业组成联合体、合作社,共同销售其产品,取得规模效益。同时,实施更加灵活的税收政策,进一步降低涉农产品税率,从总体上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
德国政府严格实施《土地整治法》,明确了相关村镇规划,划定自然保护区,改善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鼓励农业企业发展和农产品贸易 德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加工和贸易,在税收上给予低税率的优惠,在财力上给予巨额的补贴,造就了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使农民享受到农产品加工增值带来的好处。
17万全业农户中有万农户使用了计算机,有5.5万户农户使用互联网。5、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增强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农民教育。
州农业局的任务之一就是核查申请有机农业种植的面积,落实补助金。二是应调整黄箱政策支出,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限制单位面积畜禽饲养数量。政府规定,凡出售土地的农民可获得奖金或贷款,以帮助其转向非农产业。
鼓励大户经营和合作经济组织 德国农业联合体和合作社,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将大小不等的农场、农户连接在一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也正是这些组织,保障了农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了农业在工业社会中的地位。从事农业的中老年人及其在农场劳动的家庭成员失业的,可以得到赔偿金。
德国还十分注重对森林的保护,森林总面积1080万hm2,森林覆盖率30%,森林生长量在欧洲属于最高水平,每年达到6000万m3,但采伐量只有4000万m3,严格的林业政策、林业标准,使德国森林对环境和人类的保护及其在疗养和休闲方面所具有的价值无法估量。二是要突出地方法规和地方标准建设。
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正规大学或大专院校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另一种是通过职业培训和进修达到国家对农业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德国种植业中结构的比例与种植面积的大小、与产品加工水平和市场的消费量成正比,呈现出加工业引导种植业的特点,不仅稳定和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次级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评论留言